学院首页  中心首页  中心概况  法规制度  网络维护  实验实训  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中心首页>>中心概况>>正文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校园网建设规划

2013年03月25日 09:43  点击:[ ]

一、校园网建设水平达到本科教学要求水平,运行稳定,状况良好

多年来,学院很重视校园网建设,经过近5年来的建设,学院新校园计算机网络已初具规模,现已布设有计算机网络信息点2720个,院内光纤7.3KM,连接学生公寓楼7栋,教学办公楼13栋,遍布院内所有已建教学、科研及办公场所及学生公寓每一间学生宿舍。学院校园计算机网络现拥有QUIDWAY S8016、S6506等高端核心交换机、IBM UNIX服务器、曙光TC1700服务器机群等网络设备。校园网目前出口接入方式为20MVPN接入CERNET,200M光纤线路接入CHINANET,校内主干速度达1000M,100M到用户桌面。

学院校园计算机网络目前可提供Internet接入、DNS、WWW、FTP、VOD等基本网络服务,连网计算机数近1500台,其中各行政部门办公用机209台,部门FTP用户29户,部门二级域名及WWW空间申请使用用户32户,E-mail用户2000多户,学院校园计算机网络已成功建设并正在使用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管理系统、计费系统、精品课程等。

学院网站服务器采用集中管理模式,统一供电,统一管理,确保了各网站服务的正常开通,学院网络管理中心从管理上力求达到网络及信息资源服务7*24小时不间断。网站内容由各申请部门、组织、协会、个人自行管理。中心统一备案,各系、处、室配置有本单位、部门的网络信息员及网络安全监督员,网络信息员负责制作本部门、团体的网站、网页,上传到处于网络中心的WEB服务器,网络信息安全监督员负责审查本部门网站网页信息同时监督本单位部门工作人员的网上行为。

二、校园网在本科教育教学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学院校园网在本科教育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平台和工具,是学院教学和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一、教学工作方面

1、学院校园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有利于教学资源、手段的现代化,已促进了学院精品课程的建设

学院校园计算机网络上提供由学院资助自主研究开发的“精品课程”这一网络教学平台,目前该平台上已提供有3门省级精品课程、13门院级精品课程、32系级精品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课件等相关教学资源信息。平台的建立及应用极大的方便教师教学的网上实施,可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延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可使师学更好地进行课业交流,达到自主学习、教学相长的目的。使任何教师、学生都可以随时随地浏览内容、获取资源、评估教学效果、实现彼此的协作。学生可以通过答疑与师生交流,巩固学习效果,增进学习兴趣。

2、校园网开拓师生视野,扩大交流、学习知识面,有力地促进教教师教学及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校园计算机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关于所授课程的信息和生活中相关数据资料,这是一般手段所难以实现的,学生通过网络的自主学习,不但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有关实际问题,而且从中受到了良好的品质教育。

学院校园计算机网络,有利于学生自主的、个性化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以往课堂教学以"选拔"为目标,极大束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以"能力"为目标。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时,必须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要以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环境信息量大、容量大、速度快的优势,使学生由"畏学"到"敢学",变"苦学"为"乐学",变"难学"为"易学",自觉树立自主学习的坚强意志。网络使学生不再因为图书馆“粥少僧多”而畏步不前,自觉地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树立了自主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坚强意志的形成。

3、校园计算机网络已推动教师、学生网络应用、计算机应用能力素质的培养

在这个经济信息时代,随着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形成,网络资源的共享,使网络环境五彩纷呈,内容丰富多彩,这给人们获得知识信息带来了最佳的契机,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创造了优越条件,学生除了在网络课上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课外,还可在网络上通过自主学习,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获取知识的源泉,开拓视野,随着学院网络平台的建立,为学院师生搭建起网络信息平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四个会”,即会熟练操作计算机,会从网上下载有关教学资料,会用计算机统计管理学生的学习成绩等,会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需求每一位学生必须做到“四个学会”,学会熟练地操作电脑,学会上网,学会搜索信息,学会人机交互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都将促进教师、学生网络、计算机应用能力素质的培养。

4、校园网络已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实验平台。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知识面宽,相关技术多、实践性强、学科发展迅猛.计算机网络技术同时是一门工程性、应用性都非常强的课程,学生只有通过实验方可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院校园计算机网络的建设过程及其后的发展都为计算机科学系等各系相关专业教师及学生提供一个非常难得的实验教学平台,对教师及学生都是一个很好实践教学机会,对各系计算机网络相关学科而言,有助于培养一批技术强、业务精的教师队伍,对学生而言通过对校园计算机网络的参观及参与校园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有助于学生对网络系统的软、硬件结构和应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5、校园计算机网络已是学院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主要阵地,

学院网络信息环境所具有的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使得大学生在网上的活动领域得到极大拓展,其行为方式的隐蔽性、不确定性大为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对大学生施加有效的教育影响,则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教育介体,建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有效的互动关系。校园网络具有凝聚性、现实性、综合性、可控性等特点,因而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之间实现有效互动奠定了有利条件,提供了在互联网信息环境中构建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有效中介的可能性。

学院可以实现对对校园网络的有效管理,建立思政工作者主导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网,正确引导,加强网络信息传播和网络行为的规范建设,发挥学校对校园网络信息环境的调控和控制能力。这些工作措施包括建立和完善网络使用的规章制度来规范网络运作;针对校园BBS的信息传播加强监控,强化管理;积极引导和发挥网络管理员、BBS站务、版主以及骨干网民的自我管理和教育作用;加大网络法律规范的宣传教育,在大学生中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和自我教育活动等。

二、图书资料服务方面:

学院网上电子信息资源建设有:apabi电子图书、万方硕博论文数据库、维普信息资源系统,其中维普信息资源系统包含了1989年至今的近9000种期刊刊载的1500余万篇文献,涵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医药卫生、经济、教育和图书情报等学科的近9000种中文期刊数据资源。开通至今有近5万篇的下载量。校园网上电子资源信息的丰富为学院师生员工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为教师、学生科研学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三、教学管理方面:

引入的清华大学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已成为学院教务管理工作不可替代的平台。在学院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平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教务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学院在教学管理上严要求,引入融合清华大学多年来教务管理及教务改革及上百所高校系统使用的经验的清华大学综合教务管理系统(本科生),它是一个集Client/Server和Browser/Web Server技术于一体、涉及教务管理各环节、面向学校,面向学校各部门、教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以及各层次用户的多模块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自2004年开始在我院运行以来,为促进学校教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减员增效、保障学分制的顺利实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已成为学院教务管理工作不可替代的平台。

四、校园网信息化建设方面

2002年,学院以国家实施“西部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工程项目”建设为锲机,将学院“西部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工程项目”建设重点放在新校区以实施学院新校区计算机网络一期工程建设,经过国家项目及学院的自筹建设,新校区校园计算机网络已建成千兆到楼、百兆到用户桌面的以太网组网方式。出口接入方式为10MVPN接入CERNET,20M光纤线路接入CHINANET。学院校园计算机网络目前可提供Internet接入、DNS、WWW、FTP、VOD、E-MAIL等基本网络服务。同时建设有面向全院的清华教学教务管理系统、电子收发文系统、精品课程网络教学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计费系统等实用的信息管理系统。我院校园网络建设已初具规模。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如网络安全建设不够、没有较全面的网络管理系统,作为一个新建院校,不论在校园网络硬件及软件建设方面都将要不断的投入。在将来的5年内,学院将在校园网方面进行以下规划建设:

2006年,投入80万元,对学院新建行政办公大楼进行计算机网络信息化建设,投入70万元进行网络电子期刊网络资源、应用建设,以丰富学院校园计算机网络资源,为学院科研、教学构建夯实的计算机网络科研平台。同时,投入50万升级接入设备、扩大网络接入带宽,以提高校园网访问速度。

2007年,投入30万元,构建学院网络电子图书,建设网络课程及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进一步丰富校园计算机网络教学、学习资源,使师生通过校园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活动,同时摄取相关知识,逐步将学生以网络娱乐功能为主转变为以网络学习功能为主的校园网使用状况。同时投入近100万元对新建会堂、体育馆楼内、艺术楼等计算机网络信息化进行建设和校园网络管理系统平台。

2008年,随着学院图书信息大楼的完工,将投入近500万元,用于图书信息大楼的信息化建设,同时全面改造校园计算机网络的光迁工程,将网络中心机房由目前的1304临时机房搬入图书信息大楼,同时建设近300个机位的电子阅览室,进一步适应图书资料查阅的现代功能。同时学院将投入近200万元,以校、银企合作的模式,在校园内实施校园一卡通建设,建设校园结算中心,遂步实现校园数字化、管理科学化、服务人性化服务功能。

2009年,进一步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具体完善整合各职能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网上管理、教学、学习;全面实现科研信息化、教学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学生数字化学生生活体验的数字化校园。

2010年,随着IP技术的更新升级,其技术、设备、市场、应用的相对成熟。学院也将投入更多资金以全面进行校园计算机网络的更新,适应发展的需要。

上一条:数字化校园的优势与特色 下一条: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网络建设情况

关闭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版权所有:网站名称加版权信息 中国-西安博达软件 邮政编码:710065
E-mail:webmaster@xxx.com 备案序号:陕ICP备123456号